入门平价镜头一向较少人留意,不过 Canon 最新推出的 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却是当中的例外,作为一支 EF-S 系列超广角变焦,镜头不只首度引入了 IS 防震,更为重要的是 2千多的镜价是少有的亲民。到底镜头会否因此而将货就价?看过以下测试,相信大家便会有更清晰的答案了。
热卖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铝合金扭锁旅行三脚架套装,购物会限时特价 HK$$1,350!
超广角亦可以很平民
对于专业以至是高阶用家,可能会对 Canon 这支 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不屑一看,但作为刚踏入单反世界的初学者来说,新镜却可能是继跟机 Kit 镜 18-55mm一类镜头后,另一支以相宜的价钱,却最能扩阔视野及拍摄题材的镜头。 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能够卖大包推出,一方面可能受副厂压力,另一方面便是厂方策略上为填补 EF-S 10-22mm f/3.5-4.5 USM 贵上一倍有多(定价 HK$5,600)以下的空间,而作为用家,当然乐见有更多选择。事实上,相机一向平有平玩,贵有贵玩,贵的可以选择每支都上万的「大三元」(EF 16-35mm f/2.8L II USM、EF 24-70mm f/2.8LII USM 及 EF 70-200mm f/2.8L IS II USM)而平的就有 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加上 Kit 镜 EF-S 18-55mm f/3.5-5.6 IS STM 及长镜 EF-S 55-250mm f/4-5.6 IS STM,以 3 支定价总计只需 7 千多的价钱(HK$7,340)但组合就可覆盖等效 16mm 至 400mm 的焦距,称得上是相当抵玩。
轻巧镜身适合随身
别以为超广角变焦一定较重,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配合入门单反,设计上其中一个目标便是轻量化,镜头虽然用上较大的 67mm 滤镜口径,但难得的是,240g 的重量竟然比起 Kit 镜的205g 只是约略增多,难怪笔者配合 EOS 100D 试用时,重量上跟使用 Kit 镜分别不大。轻量化之下,难免要作出一定取捨,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接环方面便为工程塑胶,幸好镜身表面用上磨沙处理,以减少平价镜的胶感,整体来说,镜头的造工仍可算扎实。
由于镜头并非採用内变焦设计,镜筒于 10mm 及 18mm 两端都会略为伸出,而在 IF 内对焦的设计下,前组则不会转动,方便用家使用 CPL 偏光、渐变灰一类滤镜。透过 STM 步进马达带动,镜头对焦宁静之余,亦算得上迅速,而跟环形超声波 USM 驱动相似的是,STM 马达亦支援全时手动对焦。








画质交到功课
就算再平也好,用得单反总对质素有一定要求,而为了平衡价钱、质素及重量,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 今次便首次採用大口径 PMo 非球面镜镜片塑胶铸模技术,于 11 组 14 片的结构中用了 1 片UD 及 2 片非球面镜镜片(其中一片为大口径 PMo 非球面),以修正超广角常见的变形、色差。于实拍中,镜头全开下中央锐利度已有不错表现,边缘无可否认有一定的鬆散及色边出现,但收细光圈已即时可见改善,以 18mm 一端来讲,解像于 f/8.0 下已达最高水平。镜头色彩还原讨好,层次亦算丰富,唯一较弱是面对光线直射较易出现光斑鬼影,要改善的话,用家可能要另购遮光罩了。




暗角测试(对焦至无限远)
10mm



18mm



色差测试



镜头变形测试


逆光拍摄测试(10mm 端)

下一页为防震测试及实拍测试